鑫昌軟件園鑫昌秘籍 → 嫦娥六號樣品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廣布蘇長質月殼

嫦娥六號樣品揭示南極-艾特肯盆地廣布蘇長質月殼

2025-04-27 18:23:08      小編:鑫昌軟件園      

本站 4 月 26 日消息,2024 年 6 月 2 日,中國嫦娥六號工程從月球背面 Apollo 盆地的玄武巖地質單元成功返回 1935.3g 月壤樣品。

Apollo 盆地位于月球最大、最古老的撞擊盆地 —— 南極-艾特肯(SPA)盆地內部。研究認為其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組成不同于其他地體,可能分布著下月殼乃至上月幔的物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在聰領銜的團隊通過對嫦娥六號返回月壤、角礫、沖擊玻璃及玄武巖巖屑進行系統研究發現,嫦娥六號月壤與著陸區玄武巖化學成分顯著不同,并驗證了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廣泛分布著蘇長質月殼。

“與月球正面普遍存在斜長巖月殼不同,月背南極-艾特肯盆地廣泛分布蘇長質月殼,這種差異可能與南極-艾特肯盆地遭遇撞擊導致月殼甚至月幔物質熔化再分異結晶有關。”汪在聰受訪時指出,這項研究成果為理解月球早期形成和演化,探索月球正反面存在顯著二分性原因奠定重要基礎。

團隊從嫦娥六號樣品中還發現蘇長質顆粒,并且通過對不同顆粒巖相學研究和多元素測定,支持南極-艾特肯盆地廣泛分布蘇長質基性月殼,指示形成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大撞擊給月球帶來巨大且廣泛影響。

相關成果于本周三發表于國際期刊《地質學》(本站附 DOI:10.1130 / G53086.1)。

摘要:

中國嫦娥六號探月工程實現了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返回月壤樣品,這些樣品是研究月球背面月幔和月殼物質組成以及理解月球二分性成因的關鍵對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汪在聰教授領銜的月壤研究團隊通過對嫦娥六號返回月壤、角礫、沖擊玻璃以及玄武巖巖屑進行深入的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研究,限定了嫦娥六號著陸區玄武巖和月壤的平均化學成分。結果表明,月壤化學成分在毫克量級均一,且顯著不同于著陸區玄武巖。結合巖相學,這種差異揭示了大量外來蘇長質殼源濺射物(40 ± 5wt.%)和少量隕石加入物(2-3wt.%),未發現直接來自月幔的巖屑。這些外來蘇長質巖屑代表著陸區附近大范圍的月殼物質,其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特征與 NWA 2995 族隕石成分類似,且接近南極-艾特肯(SPA)盆地的遙感的預測結果。此外,月壤、角礫、武巖和不同類型沖擊玻璃都具有較低的 Th 含量,支持著陸區及其附近月殼和月幔貧 KREEP 組分。這些結果表明,月球背面嫦娥六號著陸區附近的非月海單元乃至更廣的 SPA 盆地內部分布著中等氧化鐵含量、富斜長石的基性月殼。這顯著不同于月球正面以月海玄武巖為主的風暴洋克里普地體(PKT)和以斜長巖為主的斜長質高地(FHT),為 SPA 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基礎。

  • 猜你喜歡
  • 相關手機游戲
  • 最新手機精選
九九99久久精品午夜剧场免费